近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總結了“十三五”期間我國醫藥工業的發展狀況,同時也分析了“十四五”時期醫藥工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將會發生的復雜而深刻的變化。
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就要求醫藥工業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抓住“十四五”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解決制約行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六大發展目標助力醫藥工業實力整體躍升
根據《規劃》提出的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和15年遠景目標,到2025年,我國醫藥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中高速增長,前沿領域創新成果突出,創新動力增強,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藥械供應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國際化水平全面提高。展望 2035年,我國醫藥工業實力將實現整體躍升;創新驅動發展格局全面形成,原創新藥和“領跑”產品增多,成為世界醫藥創新重要源頭;產業競爭優勢突出,產業結構升級,在全球醫藥產業鏈中占據重要地位;產品種類多、質量優,實現更高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為全面建成健康中國提供堅實保障。
《規劃》共提出了六項具體目標。
規模效益穩步增長。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年均增速保持在 8%以上,增加值占全部工業的比重提高到5%左右;行業龍頭企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創新驅動轉型成效顯現。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大量傳統制藥企業加快創新轉型,創新創業型企業數量顯著提升,進入臨床階段的新藥數量和研發投入大幅增長。‘十四五’期間將有一大批醫藥創新成果完成臨床研究和申報上市,醫藥工業也將持續加大創新投入、加快創新驅動轉型。”《規劃》指出,“十四五”期間全行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0%以上;到 2025年,創新產品新增銷售占全行業營業收入增量的比重進一步增加。
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可控。醫藥制造規模化體系化優勢進一步鞏固,一批產業化關鍵共性技術取得突破,重點領域補短板取得積極成效,培育形成一批在細分領域具有產業生態主導帶動能力的重點企業。
供應保障能力持續增強。重大疾病防治藥品、疫苗、防護物資和診療設備供應充足,醫藥儲備體系得到健全;基本藥物、小品種藥、易短缺藥品供應穩定,一批臨床急需的兒童藥、罕見病藥保障能力增強。
制造水平系統提升。藥品、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得到加強,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數量進一步增加;企業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安全技術和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生產安全風險管控能力顯著增強。
國際化發展全面提速。醫藥出口額保持增長;中成藥“走出去”進程取得突破;培育一批世界知名品牌;形成一批研發生產全球化布局、國際銷售比重高的大型制藥公司。
四項措施保障“十四五”醫藥工業目標實現
為了確保更好實現以上六項具體目標,《規劃》中同時指明了政府相應的四項保障措施。
《規劃》提出,政府部門會加強政策協同和規劃實施。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務部、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國家醫保局、國家藥監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其它相關部門,圍繞規劃實施建立協調機制,形成政策合力,促進規劃目標任務落實和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地方相關部門要根據本地區醫藥工業發展實際,充分考慮區域資源與環境承載能力,研究制定實施計劃和地方配套政策。行業協會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配合政府部門開展規劃執行情況監測評估,反映行業訴求,加強行業自律。
《規劃》要求提升財政金融支持水平,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抗癌藥品、罕見病藥品增值稅簡易征收等扶持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優化供應鏈金融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引導早期投資支持醫藥產業科技創新,拓寬醫藥企業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發展專業化的醫藥創業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融資支持。
規范市場競爭秩序也再次被重點指出,大力糾正醫藥購銷領域不正之風,規范醫商合作交往途徑,嚴格醫藥代表備案管理和行為規范,打擊相關領域違法行為。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堅決查處醫藥領域商業賄賂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強短缺藥品、原料藥領域反壟斷執法,制定實施原料藥領域反壟斷指南,依法查處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違法行為。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取消不合理的藥品市場準入要求,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規劃》強調要加強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高校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健全人才培養機制,重點培養行業緊缺的藥物發現、臨床試驗設計、生物藥制造等方面專業人才和跨專業復合型人才。通過鼓勵校企合作辦學、委托培養、共建實訓基地、貫通技術工人成長通道等措施,擴大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培養一批醫藥領域“大國工匠”。“十四五”期間要加大優秀人才引進和服務保障力度,鼓勵地方和企業加強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