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究不同時間急性睡眠剝奪對大鼠行為學及突觸蛋白表達的影響。
方法 健康雄性 Wistar 大鼠 70 只隨機分為 7 組,即空白對照組(Control)、睡眠剝奪 24 h 組、48 h 組、72 h 組、96 h 組、120 h 組、144 h 組,采 用改良多平臺水環境睡眠剝奪法建立大鼠睡眠剝奪模型,通過 Morris 水迷宮檢測空間學習記憶能力,曠場實驗檢 測大鼠焦慮狀況,Nissl 染色觀察大鼠海馬神經元形態、數量的改變,Western blot、Real?time PCR 實驗分別測定大鼠 突觸相關分子標志物突觸素(synaptophysin,SYN)、突觸后膜致密物質 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達。
結果 與 Control 組比較,隨著睡眠剝奪時間 的延長,大鼠的站立次數和修飾行為次數均顯著增加(P<0.05);120 h、144 h 組大鼠的逃避潛伏期與上臺前路程均 顯著增加(P<0.05),而穿越平臺次數和目標象限時間百分比均顯著下降(P<0.01),且與睡眠剝奪時間呈負相關; BDNF、SYN 及 PSD?95 蛋白/ 基因的表達量均隨睡眠剝奪時間的延長呈明顯下降趨勢(P<0.01),且與睡眠剝奪時 間呈負相關。
結論 隨著睡眠剝奪時間的增加,模型大鼠空間學習記憶損害與焦慮情緒逐漸加重,其可能與突觸 相關分子標志物表達減少有關。
閱讀原文:不同時間急性睡眠剝奪對大鼠行為學及突觸生物標志物表達的影響.pdf
美鳳力借多年的大動物經驗,堅持以“務實求真”為宗旨,累計為4000多家客戶提供品質大動物臨床前服務,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如果您有動物試驗、臨床培訓、組織病理、大動物試驗、臨床試驗、產品注冊科研課題等...
請立即點擊咨詢我們或撥打咨詢熱線: 17312606166 ,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難。 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