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究清熱解毒方對痛風小鼠抗炎作用及對腸道菌群的影響。
方法 將 40 只 7~ 8 周齡、體重 20~ 22 g 的 SPF 級 C57BL/ 6 雄性小鼠隨機分為空白組(CON 組)、模型組(MOD 組)、別嘌醇組(ALLO 組)、清熱解 毒方組(QRJD 組),第 1~ 35 天每天早上 CON 組灌胃 10 g / 0.1 mL 羧甲基纖維素,其余各組均灌胃氧嗪酸鉀(500 mg / kg)+酵母膏(10 g / kg)混懸液制備高尿酸血癥小鼠模型;第 29 天在異氟烷麻醉下,往 CON 組小鼠右踝關節注 射 50 μL 無菌羧甲基纖維素,其余各組小鼠右踝關節注射等量尿酸鈉溶液(50 mg / mL)制備痛風性關節炎模型,同 時各組每天灌服相應藥物進行治療;第 35 天取材,取材小鼠禁食不禁水 6 h,檢測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等血液指 標,踝關節蘇木精-伊紅、番紅-固綠染色;踝關節免疫組化檢測白細胞介素-10( interleukin 10,IL?10)、轉化生長因 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抗炎指標;收集小鼠盲腸內容物,采用 16S rDNA 高通量測序法檢測腸 道菌群變化。
結果 (1)用藥治療 7 d 后,與 MOD 組相比,QRJD 組能有效降低疾病模型小鼠血尿酸(P<0.001)、 肌酐(P<0.01)、尿素氮(P<0.05)濃度,有效保護腎功能。 (2)病理結果提示,與 MOD 組相比,蘇木精-伊紅染色發 現 QRJD 組治療后,關節滑膜增生有所減少,炎癥細胞浸潤得到減輕;番紅-固綠發現中藥復方軟骨排列較前有序, 軟骨破壞較 MOD 組減輕,基質未見失染。 (3)踝關節免疫組化結果提示 CON 組、MOD 組 IL?10、TGF?β1 未見明顯 升高;與 MOD 組相比,QRJD 組的 IL?10、TGF?β1 表達升高(P<0.05)。 (4)腸道菌群交互關系、多樣性上,與 CON 組 相比,MOD 組特有的 OTUs 數目增加 75 個,而 QRJD 能減少 MOD 特有的 OTUs 數量,更接近 CON 組;4 組間的 α 多 樣性未見明顯差異(P>0.05),而 β 多樣性發現 QRJD 組的菌群組成更趨向于 CON 組水平(P = 0.001)。 (5)腸道 菌群差異分析結果顯示,與 CON 組相比,MOD 組 Ruminococcaceae spp. 、Dubosiella sp. 、Tyzzerella sp. 、Ileibacterium sp. 和 Bacteroidales spp. 等豐度增高(P< 0.05);與 MOD 組對比,QRJD 組 Lactobacillus sp. 、Ligilactobacillus sp. 和 Bacteroides sp. 等豐度上升(P<0.05),且腸道菌群相互作用圖顯示菌群之間存在相互作用。 (6)腸道菌群與腎功 能、抗炎因子相關性分析中,Dubosiella sp. 、Tyzzerella sp. 、Bacteroidales spp. 的相對豐度與 SUA、SCR 呈顯著正相關 (P<0.05);而 Lactobacillus sp. 、Ligilactobacillus sp. 、Mitochondria spp. 與 IL?10、TGF?β1 抗炎因子呈正相關,其中與 TGF?β1 較為顯著(P<0.05)。 (7)COG 功能預測提示 QRJD 組功能集中于無機離子轉運和代謝、碳水化合物運輸與代謝等。
結論 QRJD 能有效調節免疫炎癥-腸道微生態紊亂從而治療痛風疾病,推測其防治痛風的機制是調節 腸道菌群多樣性以及調控 Ruminococcaceae spp. 、Dubosiella sp、Lactobacillus sp. 等差異菌群豐度實現治療痛風的 目的。
閱讀原文:基于免疫炎癥-腸道微生態探討清熱解毒方對痛風小鼠治療作用的研究.pdf
美鳳力借多年的大動物經驗,堅持以“務實求真”為宗旨,累計為4000多家客戶提供品質大動物臨床前服務,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如果您有動物試驗、臨床培訓、組織病理、大動物試驗、臨床試驗、產品注冊科研課題等...
請立即點擊咨詢我們或撥打咨詢熱線: 17312606166 ,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難。 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