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控制論研究所、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研究所和中國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小鼠大腦與小鼠腸道中的十二指腸布氏腺(Brunner's glands,也稱為duodenal glands,即十二指腸腺)之間的通訊,發現當小鼠感到壓力時,它的大腦會向布氏腺發出信號,導致一種細菌被消滅,從而防止炎癥和不必要的免疫反應。相關研究結果于2024年8月8日在線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ess-sensitive neural circuits change the gut microbiome via duodenal glands”。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醫學界發現身體不同部位之間的通信遠比以前認為的要多得多。大腦和腸道之間就發現了這樣的一種通信網絡。
例如,科學家們已發現,當有機體經歷壓力時,大腦會提示器官釋放激素來處理壓力事件。然而,這也可能引發炎癥性腸病。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者仔細研究了小鼠大腦和小鼠腸道之間的通信線路。
他們著重關注了位于小腸壁上的布氏腺。先前的研究已表明,它們的功能是產生粘液,幫助物質通過腸道。但是,由于它們還容納著許多神經細胞,他們猜測它們還可能發揮更多作用。

圖片來自Cell, 2024, doi:10.1016/j.cell.2024.07.019
他們發現,移除布氏腺會降低抵御細菌感染的能力。這還會導致炎癥和免疫化學物質過量產生。他們注意到人類在因腫瘤生長而切除十二指腸腺后也有類似的經歷。
他們還發現移除布氏腺會使一種已知能誘導在腸道內壁上形成一道防線從而防止腸道內的不良物質進入血液的蛋白產生的細菌消失。沒有了這種細菌,腸壁就會出現滲漏,使不良物質進入血液,從而導致免疫反應,這也會引起炎癥。
他們發現布氏腺中的神經細胞直接與迷走神經相連,迷走神經蜿蜒通向杏仁核,而杏仁核是大腦中參與處理壓力的一部分。最后,他們讓擁有健康布氏腺的小鼠承受壓力,這導致了與切除布氏腺時相同的癥狀出現。
參考資料:
Hao Chang et al. Stress-sensitive neural circuits change the gut microbiome via duodenal glands. Cell, 2024, doi:10.1016/j.cell.2024.07.019.
美鳳力借多年的大動物經驗,堅持以“務實求真”為宗旨,累計為4000多家客戶提供品質大動物臨床前服務,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如果您有動物試驗、臨床培訓、組織病理、大動物試驗、臨床試驗、產品注冊科研課題等...
請立即點擊咨詢我們或撥打咨詢熱線: 17312606166 ,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難。 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