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麻醉及處死過程應迅速進行,這既符合動物倫理要求,也能避免動物組織死后自溶,從而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在取材時,應對動物模型的外表和臟器進行肉眼觀察,并做相應的實驗記錄。
取材人員應對所取樣本有充分了解,取材過程要迅速。對于易自溶的組織,如腸道和腺體,應優先處理。
取材時使用的剪刀和刀片應保持鋒利,鑷子盡量避免使用齒鑷,夾取臟器時應用無齒鑷夾住其周圍的結締組織。
如無特殊要求,所選組織應盡量包含臟器的全部層次或重要結構。若相同器官需要多次取材,選材部位應盡量保持一致。
剖檢應在設有解剖臺的解剖室內進行,小動物可在大小適宜的搪瓷盤內進行。剖檢完成后,應及時對用具和場地進行嚴格消毒,特別是處理死于傳染病的動物尸體時,要嚴防病原擴散。
動物尸體應及時收入冰柜,并按照醫療垃圾的處理方法進行妥善處理。
*注:動物尸檢時,常被忽視的體表檢查也非常重要。例如,四肢水腫可能提示動物生前患有心臟、肝臟、腎臟或關節炎癥等疾病;尾巴壞死可能是外傷(如夾傷、打斗等)或注射時損傷血管導致血液供應不足造成的;天然孔如口腔、鼻孔周圍有血液,可能是食道或上呼吸道損傷;肛門周圍污穢則可能提示動物生前有腹瀉現象,多患有腸道疾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