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界運用現代科學方法進行相關研究已有多年歷史,在病證動物模型上頗有收獲。對脾虛證動物模型發展歷程進行回顧,對動物選擇、造模方法、評價指標、消化系統病證結合模型進行總結和評論。模型動物多選用以大鼠為代表的小型嚙齒類。目前,多基于病因病機造模,而較少使用化學藥物與物理因素造模,復合因素造模法最常見。評價指標則分為中醫證型指標、與“脾”功能和特性有關量化指標,以及方劑反證。功能性腹瀉/消化不良為代表的脾虛證病證結合模型是目前研究的重心。脾虛證動物模型研究成績斐然的同時仍存在許多不足,如缺乏脾虛證模型行業標準和共識,評價指標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脾虛理論的現代闡釋缺乏統一,學界亟需解決上述問題以促進發展。
病因病機造模
脾虛證多因饑飽失常或過食肥甘厚味生冷,或勞倦過度,或思慮過度、情志失調,或吐瀉日久、損傷脾土,或濕邪侵襲、內困脾土,或稟賦不足、素體脾胃虛弱,或久病調養失慎,或他臟病變及脾,或過服苦寒及攻伐藥物等致脾胃氣血陽陰受到損傷所致。
根據中醫理論造模更符合臨床情況,具有中醫特色,因此應用最為廣泛。造模方法如下:
(1) 苦寒瀉下法:根據苦寒瀉下之劑易傷脾胃的病機,采用番瀉葉煎劑、生大黃煎劑、小承氣湯煎劑等苦寒瀉下劑灌飼實驗動物。
(2) 耗氣破氣法:有學者以耗氣破氣為造模因素,根據脾虛忌下,降泄藥物易耗氣破氣,采用厚樸三物湯等耗氣破氣之方劑。亦有學者認為此法仍屬苦寒瀉下法的范疇。
(3) 飲食失節法:飲食失節,則脾胃乃傷。采用禁食與暴飲暴食交替實施,或給予限量飲食,或高脂、高乳糖飼料飼養,或灌胃厚膩豬油等。
(4) 飲食偏嗜法:灌胃酸味的食醋,或苦味的黃連、杏仁水煎劑,或酒醋結合,或給予辛溫燥熱的混合飼料等。
(5) 勞倦過度法:根據“勞則氣耗”的病機,采用振蕩器長時間振蕩,或跑步機跑步,或強制游泳法,或小平臺站立法。
化學藥物與物理因素造模
有學者根據臨床上運用化學藥物或放射療法治療的副作用類似脾虛證癥狀來造模,這類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成模迅速、癥狀明顯的優點,但因機制單一,不符合脾虛證復雜且緩慢的病理過程,在研究中應用較少。造模方法如下:
(1) 利血平注射法:脾虛患者常見交感神經抑制,副交感神經偏亢的癥狀,利血平消耗兒茶酚胺的作用使副交感神經興奮,與脾虛癥狀相似。
(2) 秋水仙堿法:長期使用秋水仙堿導致消化吸收不良、肌無力等副作用,與中醫脾氣虛證密切相關。
(3) X射線照射法:放射治療所致副作用臨床表現以中醫脾虛、氣虛為主。基于此現象通過X射線照射大鼠腹部塑造慢性脾氣虛模型。
復合因素法造模
即采用上述兩種及以上方法來造模,使動物模型更加符合臨床的復雜病情,是目前主流的造模方法。如飲食失節法+勞倦過度法,可使用隔日禁食+小平臺站立;苦寒瀉下法+飲食偏嗜法,可使用灌胃大黃煎劑+乙醇灌胃;飲食失節法+勞倦過度法+苦寒瀉下法,可使用豬油甘藍飼喂+強制游泳+灌胃番瀉葉煎劑。
消化系統疾病的脾虛證候的病證結合模型研究
如今中醫病證同重,中醫脾胃理論與現代消化系統疾病關系密切,脾虛證模型日臻成熟,學界將重心轉移到消化系統疾病脾虛證病證結合模型研究,常見疾病有功能性腹瀉、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胃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等,其中功能性腹瀉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發病中脾虛證占據絕大部分。病證結合模型造模思路較為統一,即選取公認的疾病造模方式結合上述基于病因病機的脾虛證造模方法。消化系統疾病癥狀與脾虛證癥狀多有重疊,還應關注模型動物非重疊癥狀以明確病和證均得到復刻。
功能性腹瀉脾虛證模型
用高乳糖飼料結合水平臺站立法建立功能性腹瀉脾虛證模型,對模型不同時間節點的各項指標進行觀測,綜合評價模型,并灌胃四君子湯反證其模型。用同樣方法建立功能性腹瀉脾虛證大鼠模型,發現腸道黏膜微絨毛形態微觀結構的改變,結腸黏膜組織中的水通道蛋白4(AQP4)、水通道蛋白8(AQP8)的表達水平降低,水分吸收減少可能是導致腹瀉的原因。
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虛證模型
有研究采用碘乙酰胺灌胃疊加水平臺站立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虛證模型大鼠,發現大鼠抓力、胃排空率明顯降低,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CRF)和尿皮質素2(Urocortin 2,UCN2)表達明顯降低,胃組織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IV亞單位(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hain ComplexⅣA,COX VA)蛋白和m RNA表達降低,能量代謝受損;胃體組織Ca2+/鈣調蛋白(Calmodulin,Ca M)、肌球蛋白輕鏈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肌球蛋白輕鏈(Myosin Light Chain,MLC)蛋白及基因的表達降低,胃動力,胃體、胃竇平滑肌肌條收縮力和收縮周期頻率紊亂;胃組織蛋白激酶樣內質網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蛋白表達增加,內質網應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加強;小腸組織葡萄糖轉運體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蛋白與m RNA表達降低,葡萄糖吸收能力降低。
便秘脾虛證模型
脾虛型便秘多用KM小鼠,采用“番瀉葉灌胃+控制飲食、饑飽失常法”造模。先用純番瀉葉溶液灌胃,制造脾虛證模型,待成功后,再控制飲食,給予模型動物間斷性喂食的方法制備便秘模型。
胃潰瘍脾虛證模型
胃潰瘍脾虛證模型多用大鼠,采取大黃苦寒瀉下法建立脾虛動物模型脾虛造模成功后,灌胃無水乙醇刺激胃黏膜造成胃潰瘍。
潰瘍性結腸炎脾虛證模型
潰瘍性結腸炎脾虛證模型在造模方法上主要選用病因模擬法先復制脾虛證,如番瀉葉浸泡液灌胃,后選用化學制劑或免疫制劑誘導疾病模型的造模方法,所選化學試劑以5%葡聚糖硫酸鈉(DSS)自由飲用或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加50%乙醇混合試劑灌腸為主。
在病證模型研究中,疾病的造模方法多有業界標準和共識,而以“脾虛”和“標準”/“共識”進行檢索,結果皆為臨床診療共識,缺乏脾虛證模型行業標準和共識。譬如,雖有廣為使用的造模方法,但造模時間則是因人而異,由于動物對造模因素有耐受表現,同一指標在不同時間節點水平不一,進而導致同行間數據偏差,難以保證模型的重復性,無法形成統一結論。脾虛證型造模方法繁多,涉及復雜生理系統,評價指標多樣,模型中醫證型指標皆為類比脾虛患者而來,亟需學界專家達成涉及造模方法、評價指標的共識,以標準規范發展。評價指標多從中醫“脾”的功能和特性類比相應生化指標,涉及脾主運化、脾主統血、脾在體合肉主四肢、脾在志為思、脾在液為涎等方面。但在具體研究中評價指標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各研究常以單一或少數指標作為依據,易造成評價的偏差。由此造成模型的不標準,或者說沒有標準化,但見一“證”便是,也因此造模方法層出不窮,難以出現標準化的模型,兩者互相掣肘。當然也有學者在系統性和整體性進行了有益探索,如陳婉珍等[53]基于代謝組學技術的脾虛證研究。中醫經典藏象理論中,脾的生理機能、生理特性與形、竅、志、液、時通過精氣陰陽、水谷精微統一起來。而現代科學背景下的脾虛理論研究龐雜而細分,需要綱舉目張,統一理論,各類組學技術符合中醫整體觀念,人工智能的突破或許可以幫助梳理理論網絡,應該積極擁抱前沿技術,服務于學術研究。
綜上所述,脾虛證模型亟需達成涉及造模方法、評價指標的學界共識,系統性和整體性地用指標評價模型,并運用前沿技術闡釋大統一的現代脾虛理論。
Source: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2024, 26 (03),脾虛證動物模型研究述評
美鳳力借多年的大動物經驗,堅持以“務實求真”為宗旨,累計為4000多家客戶提供品質大動物臨床前服務,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如果您有動物試驗、臨床培訓、組織病理、大動物試驗、臨床試驗、產品注冊科研課題等...
請立即點擊咨詢我們或撥打咨詢熱線: 17312606166 ,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難。 添加好友